景泰付家石刻
石刻属于雕塑艺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泛指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景泰县芦阳付家石刻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据传承人付兆孟叙述,其祖辈世代耕作于芦阳镇东关村,自乾隆年间,始习得石刻手艺,留传十六代,至今约有300年历史。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其石材均取自距东关村20公里的石窝沟里出产的一种石灰岩,当地人叫“蚂蚁石”,颜色浅灰或深灰,微密质脆。
芦阳付家石刻传统工具有锤凿锛鑚等,雕刻技法讲究,所刻碑字要求“饱满方正、横平竖直、点点如桃、撇撇如刀”,“上阴角下阳角、左阴角右阳角”等。匠师广泛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作品侧重于陵墓石刻,讲究“黑红窝子要占字”,石刻长宽高等尺度字数及搭配要占官旺财,寓意本分、仁义、长生等。芦阳付家石刻作品主要有石碑、石桌、后土楼、狮娃门对、角桩等。其石刻技艺精湛、生动精美,远销各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刻这门古老的手艺渐渐凋零,石刻用品逐渐淡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加之石刻劳动量大、粉尘危害较重,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等因素,面临濒危状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