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非遗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其它>详细内容

会宁剪纸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2-06 15:27:42 点击数: 【字体:
会宁剪纸是会宁广大农村群众世代相传的古老的一种艺术形态,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技法精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会宁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也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感情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外在表现。
一、文化形态和内涵
会宁剪纸艺术是会宁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节日风俗、人生礼仪等世俗民间活动中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加工对象,以情感世界,生存状态,艺术追求,民俗风情为主要反映对象,进行艺术创造的民间传统美术。
(一)花卉草木艺术形态剪纸。争奇斗艳的牡丹,傲霜怒放的菊花,气质高洁的苍松,含苞欲放的桃杏等这些生长在陇塬黄土中的奇树异花,是会宁剪纸中别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对象。在剪纸艺人的丰富想象和艺术思维中,被剪裁出变幻丰富,色彩各异的图式。反映了会宁人民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挚爱和关注。
(二)飞禽走兽剪纸。会宁剪纸艺术中,孔雀、老虎、俊马、雄鸡、游鱼、小鼠、飞鸟等艺术图式,被大胆想象和摹拟,进行了人格化的艺术创作,使这些原本栖居在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变成了会宁人民的精神寄托的艺术追求。老艺人曹秀英剪刀下的孔雀或牡丹,老鼠吃葡萄等艺术作品,想像大胆丰富,造型逼真传神。
(三)民俗事象剪纸。会宁历史悠久,建县历史2100余年,流传在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民俗事物,是反映会宁人民精神世界,伦理道德,朴素世界观的物质载体。用于寿诞的松鹤延年图,儿童过生日时的生肖图,结婚时的龙凤双喜图等等,都是由农村群众随心创作,却又约定俗成,符合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念。表达了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大胆想象。
(四)文学戏曲人物剪纸。会宁自古崇文修德,文风昌盛。会宁剪纸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做到手追心相,醉酒的罗汉图、端庄的孔子像、葬花的黛玉、出塞的昭君,都是艺人们通过民间故事传说中的画面和场景,塑造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会宁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理念和对艺术的崇拜与追求。
二、艺术特色
(一)群众性。会宁剪纸艺术,以妇女为主要创作主体,同时,一些质朴手巧的男人也加入了创作队伍。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观摩,共同的艺术爱好,是他们生活中主要的乐趣。农闲时节,逢年过节,忙里偷闲,他们的剪刀就像文人的笔墨一样,是他们抒写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工具。
(二)实用性。会宁剪纸以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为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家居、婚丧嫁娶,传统节日,剪纸是最主要的装饰环境、烘托气氛的艺术品,将喜庆、悲伤的场景,营造得情景交融,深刻而不艰涩,活泼而不张扬。
(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会宁剪纸,以剪刀、刻刀为主要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但是在创作取材、艺术表现形式上,却是气象万千,细腻生动,古朴率直。自由奔放,是会宁剪纸的主要艺术特色。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民间传说和文学中的生动场面、典型人物,都是会宁剪纸艺人手下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当地的风俗节日,人生礼仪,伦理道德,更是艺人们即兴的大胆艺术创作,充满了生活情趣。
三、历史渊源和杰出价值
会宁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许多生存遗迹。汉代的会宁地区,更是人丁兴旺,生产生活相对发达,仅明清两代,考中文武进士20名,文武举人115名,贡生396名。近现代的会宁,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圣地,西北高考状元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造就了会宁剪纸艺术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是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会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今天,会宁剪纸艺术仍然是农村妇女表现生存状态,精神追求,抒发人生理想的主要形式。是家居美化、风俗节庆中最具传统,最有特色和最受群众欢迎的艺术。
会宁剪纸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性,不论是窗花、灯笼花、炕围花还是装饰性的剪纸,都是会宁本土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着别致新奇的装饰情趣,是陇塬绮丽的艺术之花。
四、濒危状况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元的文化形态,使传统的农耕文化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涤荡。剪纸这们古老的民间美术,正在逐渐失去赖以依附的物质基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年青一代的外出务工,使会宁剪纸艺术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研究人才和资金,也给会宁剪纸艺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抢救和保护会宁剪纸艺术,任重道远。
五、保护措施和未来前景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在甘沟驿建立抗日协会,考察了甘沟驿乡的剪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了搜集、挖掘工作。
1985年7月,会宁剪纸艺人曹秀英的剪纸作品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甘肃民间窗花展览》中展出,并被民族文化宫美术馆收藏。
1989年,会宁县文化馆举办了四次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共展出剪纸作品248幅,从1985年到1989年,共有11人的剪纸作品被选送到中央民族文化宫和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览中展出,并获文化部群众文化司颁发的获奖证书。
1990年8月,甘沟驿镇农民制作的《迎亚运》、《亚运会在北京》等64幅剪纸作品被北京市亚运村艺术所列为场馆的义卖品和馈赠礼品。
1995年,会宁县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
2000年,甘沟驿乡剪纸协会成立。
2001年,举办了会宁县第五届剪纸艺术展。
从2004年起,全县组织开展了民间剪纸普查工作和收集整理工作。
2006年成立了会棕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在小组领导下,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抢救和保护工作。
2011年8月28日,“会宁剪纸”获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牌仪式,县文化馆馆长雷永珍从北京捧回了证书及奖杯。

 

分享到:
剪纸 会宁 艺术 文化 主要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