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非遗传承>民间舞蹈>生活习俗舞蹈>详细内容

景泰背鼓子舞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2-07 16:33:18 点击数: 【字体:
背鼓子舞是以鼓为道具的集体男性舞蹈艺术,它粗犷豪放、节奏鲜明、载歌载舞,具有唱、扭、跳的特点。与兰州的太平鼓、武威的攻鼓子、天水的旋鼓并称为甘肃的四大名鼓。2007年被列入白银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由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景泰县民间社火《背鼓子》。早期为消灾免难,庆贺丰收,表达美好愿望的传统舞蹈延续至今。原生形态的《背鼓子》是表达当地人朴素的生命意识的祭祀形式,是人们祈庆丰收,喜迎佳节的敬神仪式。早期为娱神,后发展成为自娱和娱人。
明·万历年间,大量移民迁至景泰,“背鼓子”由民间艺人带入并流传开来。据说“天将雨而商羊舞”。(注:“商羊”传说是远古时的神鸟,行进时单足着地,另一足蜷缩收起,交替跳动前进。每当此鸟出现翩翩起舞时,就会普降喜雨,滋润大地万物。)天旱时,当地百姓遂模拟商羊屈其一足,击鼓歌舞,祈求上苍,果然普降大雨取得丰收。这种舞蹈具有鲜明的祭祀特征,它的动作具有模拟性。
“屈其一足,独足着地跳动”是《背鼓子》表演的魂之所在。上下、左右、双击、单击、四次击打为鼓子动作的基本打法。“跺、蹬、蹦、 踹、蹉、蹲”为鼓子动作的基本步法。独特的携鼓、击鼓方法、在国内鼓舞中为首创,并使其区别于其它鼓舞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分享到:
舞蹈 具有 民间 鲜明 丰收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