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非遗传承>曲艺>说书>详细内容

白银宝卷艺术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2-07 16:30:18 点击数: 【字体:
宝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汉族传统说唱文学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人们往往把它们分为佛教的和非佛教的两类,但基本倾向都是宣传因果报因和修道度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汉族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药名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宝卷直接渊源于唐、五代的变文,大体与变文一样分为讲唱经文和演唱佛经故事两种。最早的宝卷受到唐、五代变文,宋代的说经,以及此后各代的鼓子词、诸宫调、散文、戏文、杂剧等形式的影响,并杂揉着摩尼教经典。到明正德年间,红阳教经典才有用宝卷为名的,并有刊本行世。后来各教纷纷仿效。万历、崇祯年间,是刊行宝卷的极盛时期,清康熙年间逐渐衰落,但没有中断,直到道光年间还在流传。清同治、光绪年间,宣卷由布道劝善发展为民间说唱曲艺,作为宣卷脚本的宝卷,内容以演唱故事为主,不少是从民间著名传说故事<白蛇传>、《梁祝》、《孟姜女》、《董永》等和弹词《碧玉簪》、<珍珠塔>、《还金镯》、《双珠凤》、《双珠球》等编写而成。只有少数宝卷还有宗教气息,如《香山宝卷》、《刘香女宝卷》、《鱼篮宝卷》等继续保存下来。现在留存的宝卷有500多种,胡士莹编《弹词宝卷书目》(1957年)及李世瑜《宝卷综录》(1961年)做了详细著录。宝卷中的一些较好的作品,也是说唱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分享到:
故事 年间 民间 艺术 说唱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