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非遗传承>消费习俗>饮食>详细内容

景泰五佛乡老豆腐制作技艺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2-06 10:00:09 点击数: 【字体:
老豆腐,又称北豆腐,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小吃,产品类似于豆腐脑,但在制作上更复杂,工艺性更强,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风味独特。
老豆腐是山东部分地区的特色早餐,深受欢迎。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景泰县五佛乡的老豆腐到清代已出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一豆一水,经过传统工艺,便出来味道浓郁、色泽微黄的五佛老豆腐。五佛老豆腐的食材黄豆子都是上好的,经过挑选,那圆鼓鼓的黄豆子,仿佛一咬就能出油似的。先把磨成豆瓣,除去豆皮,剩下满眼金黄的豆瓣来。再将豆瓣泡在清水中,等吃足了水分,就可以磨浆了。泡豆子的时间很重要,一般需要12个小时,不同季节室温不同浸泡时间也不同,冬天泡就需要14个小时,使之膨胀至完全泡发。
传统工艺制作的五佛老豆腐入口味道浓郁,嚼起来很劲道,豆香后味很足。豆浆虽稍微发涩,但醇香久留于口腔。每天都吃也吃不腻,这也是这些年有市场并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老豆腐磨浆用的是古老的石磨,小石磨慢悠悠地转着,乳黄的豆糊顺着磨槽从四周留下来,掉入锅中,旁边添磨的舀起一勺豆瓣,在磨柄转过的当儿,将豆瓣准确迅速的倒入磨眼,在磨柄下一轮转过时及时收回勺子,有时加一勺清水,这样有利于豆糊出磨。
当水沸了,挤浆便开始了,舀一碗豆糊装入白色布袋中,倒入滚烫的开水,放在一个特制的带漏斗的木槽中使劲挤压,乳白色的浆体便流了出来,这就是白浆。经过反复挤压,直至袋内只剩下一点豆渣。接下来就是最神圣,也是最关键的的一道工序一一点浆,也就是点脑,等到白浆烧热快开时,捞去白沫,接下来哪儿要翻滚就往哪儿浇酸浆水。于是,白色的浆体逐渐凝结成絮状,块状,像鸡蛋花一样,漂浮在锅面,这就是豆腐脑儿了。点脑其实需要丰富的经验,要掌握好火候,火太大,豆腐会有焦糊味,太小,豆腐太嫩,不易成形。浆水的量也会影响豆腐的质量。豆腐脑煮到泛黄时,捞出,倒在案板上的一个方形木框内,摊平,盖上面板,压上重物。等水分挤干了,豆腐也成形了。
五佛老豆腐保质期较长,一般石膏或卤水豆腐保质期最多二天,而酸浆豆腐放置三天也不会坏。水质和点浆的温度决定着做出豆腐的口感。
流经五佛乡的黄河水和当地农家自产的黄豆,加之出自二者的产物自然发酵,点制而成的五佛老豆腐,饱含家的味道,传承了街坊之间交流了数百年的传统制作手艺,年年岁岁,家家户户,最终形成的味道,通过味蕾,激发人们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乡愁,离家越远,味道越浓。街里街坊手下那一块块微微泛黄豆腐的味道,又很难通过技艺去还原,其中的幽香,纵使了然于心,也难以描摹,之于旁人,就更加无法领会。

 

分享到:
豆腐 味道 制作 豆瓣 佛乡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