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非遗传承>消费习俗>饮食>详细内容

会宁醋、酱油制作技艺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2-06 14:52:26 点击数: 【字体:
醋又称食醋,是一种含醋酸的酸性调味料。醋有米醋、陈醋、香醋、麸醋、酒醋、白醋、各种果汁醋、蒜汁醋、姜汁醋、保健醋等。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成品风味迥异。
 
醋的制作工艺
 
会宁酿醋的第一道工序是酿醋糟。首先要备好以前做的醋糟做发酵的引子酵母,然后就是蒸麦麸。乡里人酿醋一般用麦麸做原料,也有用豆类和黄米做原料的。把面气筛得不太净的麦麸拌湿了,拿到蒸笼里蒸,就像蒸馒头一样。蒸到热气腾腾,就把原醋糟搅拌进去,然后装缸。装缸需要一层一层地压实,一层一层地上面粉,这样直到大缸装得满满的,上面再包上一些布匹,连着包几层,有的连棉衣也包在上面。有时候还包上一层油布,防透气、防雨水。然后就放在院子里,最好能晒上太阳,等待原料发酵。过上几天缸里发出醋酸味,说明醋糟酿成了。酿好的醋糟,弄出缸就放到屋顶上铺开的布单上晒一晒,等到确认没有水分后收起来,盛进坛子里,放在屋子里,盖上盖子防止杂物入内,等待滴醋。酿醋的第二道工序就是滴醋,方法和滴酱一样,放到小瓷缸里,也扎上一把糜子草头放在小瓷缸里面的小孔处,做过滤用。加上水,浸泡一个小时,就开始放开滴洞滴醋。初次滴出的醋不浓,就把已经滴在盆里的醋重新倒在醋糟的瓷缸里,再滴一次。纯正的醋颜色像果子酱,是一种褐色带黄又有点红的颜色。滴好的醋就盛在醋坛子里,一次滴下的盛多了,就用大瓷缸盛放。一次做成的醋糟不可能一次就滴完,剩余的放在阴凉干燥处,等待下一次再滴。
 
酱油的制作工艺
 
会宁做酱的第一道工序是备料,首先要到野地里挖一种叫地根子的植物的根。之中植物地表下的根茎,表皮是一层黑色,内里是白色,弄断的根茎有乳汁状的乳液流出。将挖来的根茎洗干净,晒干备用。接着就是把豌豆在石磨子上拉成破碎的豆渣子,把小麦、扁豆也在石磨上拉下来,这些原料都和麦麸拌在一起,再把晒干的地根子在锅里炒熟,和这些粮食原料拌在一起,一同在锅里炒。在锅里炒到酱料发紫发黑,拌上盐,倒上水,再架火蒸煮,煮到原料黏稠得像黑色糨糊一般就基本可以了。这道工序统称为煮酱。然后就是晒酱。酱煮好的酱料装进罐子里,盖上盖子,搬到屋顶上去晒,一般要晒好几个月。如遇到晴天,可将盖子揭开暴晒。下一道工序是滴酱,备一个底部打开小孔的小瓷缸,这是专门用来滴酱、滴醋的工具。把晒好的酱干(亦称酱糟)放进小瓷缸里,在小孔处从里面放一把弄掉米粒的糜子草头,这草头细密能起到过滤酱糟的作用。然后加水,这时候加的水是从窖里刚吊上来的凉水,清澈无杂质,据说只有凉窖水滴的酱,味道才纯正。刚加进去水,酱槽要浸泡一段时间。到一定时候,把小瓷缸底部外侧安的一个小木管打开,酱油会滴出。最后进行熬酱,把滴好的酱油倒进大锅里,架火再煮一回。这时候可以放一些其他的调料,也要加盐、加清油。熬到一定程度,酱油的香味四溢。熬制完成,将酱油盛进酱油罐子。

 

分享到:
酱油 原料 瓷缸 制作 工序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