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名人>本邑乡贤>详细内容

吴思权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9-28 14:41:36 点击数: 【字体:

清代会宁文进士

【吴思权】(1782——1851年),字平一,会宁县城北十里铺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中庚申科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任安徽潘署书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四月中丁丑科三甲第15名进士,即授内阁中书。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杭州府同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调任温州府同知。在内阁中书任上,他曾批校《循史传》、《天朝文抄》、《镇江府志》等策议文献、史书典籍30多部卷,被道光皇帝三次诏见。
在京期间,曾与高丽文人学士结成梅社(诗社),以诗会友,还为高丽使臣书写“忍含百善,默定千差”行楷条幅,增进了中朝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著有《时势策》、《洗心亭记》、《木兰秋弥赋》、《平一日记》等。
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十二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侵华鸦片战争,东南沿海战事纷起,海疆不宁。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七月,厦门失守,八月定海陷落,一时间杭州城内人心惶惶,织丝帛者因生意萧条停工,有钱大户多搬物出城。在这国门已破,社会治安混乱,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清王朝内部摇摆于战和之间,时认杭州知府的吴思权以“不战何能言和”的气概,组织训练乡勇,积极备战。单日习长枪,双日习拳棒,乡勇兵丁很快曾至千余人。吴思权调配乡勇日夜巡逻,并在海港设水栅、巡船,勤加启闭;编查保甲,组织百姓防奸防盗,每夜有五家轮流支更守夜。还组织府县官员跟班巡查,风雨无阻。严禁酗酒,取缔赌博,杭州社会治安很快好转。又在曹桥门外设置新铸大炮16门,亲自巡察四城炮位及守城石块数量,严阵以待。由于杭州兵卫民防,戒备森严,奸人无隙开乘,英帝侵略者也不敢来犯。杭州城内时发火灾,烧毁民居,灾民无家可归。为防患于未然,吴思权发动民众集资捐办灭火水龙4副,备置四隔,以为经久之图。并带头捐廉三千文钱,置办救火用具。
调任温州府同知后,吴思权更加勤于政事,廉洁秉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在温州拿获私运偷贩的大米15石、大麦5石,全部充公,部分交婴幼堂,其余用于救济贫困百姓。吴思权问案主张“早结一案,民即受结案之福,不宜受署事而推诿”。正是其公正廉明,务实笃城、宽厚待人的施政作风,博得温、杭二州黎庶的深切爱戴。
吴思权在对高丽(今朝鲜,韩国)的邦交也有突出贡献。清·嘉庆五年(1800年)居京师,他与高丽文人秀士结为诗社,取名“梅社”,填词吟诗,以诗会友,并互赠书画。其《诗寄汗尚书》云:
 
轻裘缓带足丰仪,期盼音信怪底迟。
足以哀鸿须惠阆,拼得信鲤误芳期。
春风须隔三千里,旧雨情牵十二时。
星使年终知复到,江头珍重寄梅枝。
 
同他交往的高丽上层人士主要有右相南公辙、观察使金一窝、翰林金道喜、进士权永佑以及诗人南雨村等数十人。吴思权一生在宦海生涯之余,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惜留传于世者仅300余首。他的诗文,题材丰富,寓意深奥,不失为佳作妙制。特别是他的涉外诗,不但加深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为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思权《为韩相诸友作诗文序后》:
 
璀烟春星带绮筵,玉河高馆聚群仙。
停云自结千秋赏,访雪偏结一面缘。
莱海翻波愁两地,金台剪烛帐遥天。
男儿不洒临岐泪,今古从来少月圆。
 
诗中韩相国者名镇户,时为朝鲜右相。他给吴思权的和诗曰:
 
何曾馆里共文筵,坐读佳诗已识仙。
生着海东元缺曲,去逢日下岂无缘。
梅花畹照愁两地,雁宇纵横寄遥天。
千里吴山知我意,清霄相接梦场圆。
 
道光十七年(1837年),朝鲜赵钟皋尚书出使中国,特与吴相会。故友会面,感慨万分,思权以《会友》二首赠曰:
 
(一)
儿童柏手喜难禁,海外佳宾现又临。
短扎三商方觌面,斜阳一瞥复分襟。
人遥万里疑春梦,交访千差有素心。
闻道贤郎堪接武,相期豚子附知音。
 
(二)
南君石记吐清词,恰值星槎寄远时。
旧雨如君重铎至,春风乍慰十年思。
登山临水君仍速,酌醴鲜烹我又迟。
最是此情忘不得,无言相向怅远离。
 
朝鲜著名诗人对吴诗给予高度评价,诗云:
 
朱卷黄签奖诩深,一回击节一回吟。
骥逢伯乐翻作价,琴与钟期独赏音。
妙制载作午片锦,珍藏性似满囊金。
莫言海内无知己,明月高照两地心。
 
吴思权一生在宦海生涯之余,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惜留传于世者仅300余首。他的诗文,题材丰富,寓意深奥,不失为佳作妙制。特别是他的涉外诗,不但加深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为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思权书法
分享到:
吴思权 年年 高丽 杭州 嘉庆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