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名人>本邑乡贤>详细内容

李宗训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0-17 08:56:39 点击数: 【字体:

党史人物

【李宗训】(1900——1950年),乳名有钱儿,景泰五佛乡人,农民。民国25年(1936年),红军30军军长陈世才率88师的256、257团,自席滩、双龙寺出发,经城北墩,咬牙沟挺进五佛,在兴水杨家桥与五佛渡口守敌祁明山旅一部及马鸿逵骑兵团发生战斗,将敌人击溃,控制了五佛境内的车木峡、盐寺、驮水路、沙金坪渡口,进驻西源、老湾。敌人逃至泰和圈城堡,以堡据守,红军将圈城堡团团围住,为避免伤及老百姓,围而不攻。11月2日,敌军连夜沿冬青沟逃去。红军驻扎五佛后,帮群众担水刨柴,打扫卫生,嘘寒问暖,书写墙头标语,宣传革命道理与抗日主张,组织群众在老湾安家园园召开大会,在五佛成立了西北第一个民众抗日组织“五佛抗日促进会”。
红军257团张连长(可能名为张开基,四川人,1955年受少将军衔,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师师长,参加了解放兰州战役,曾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在走街串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宣传共产党、红军的革命道理和抗日主张时,其亲身行动和透彻的言论深深打动了李宗训的心,李宗训把被红军赶跑的马家军与红军相比较,深刻的认识到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随之,李宗训与张连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后几天,李宗训跟着张连长向群众搞宣传,为红军筹集粮款,成为支援红军的积极群众。
李宗训的亲侄孙拜给一个姓关(可能名为关世英,因音像“观世音”所以记得比较清)的红军为干儿子,因此起乳名为“关贵儿”,体现了红军与五佛民众一家亲的亲情。
李宗训家原在红柳沟居住,红柳沟有房有地,当时迁来西湾不多几年,在西湾置地盖房,他还会兽医,妻韦氏又是村里有名的接生婆,家境较为殷实,他在积极宣传向红军筹集粮款的同时,自己也向红军捐粮,捐款,而且数量不小。
李宗训连日和张连长及红军战士在一起活动,发现红军战士虽然精神饱满,但体质虚弱,面黄肌廋,问张连长其因,张连长谈及红军经过长征,长期行军作战,食物欠缺,红军战士体力不济,急需食物营养补给时,李宗训提议五佛山里有野石羊,可打猎石羊补充战士营养。
张连长觉得李宗训的建议很好,报请上级批准,拨给李宗训枪支弹药,到红柳沟打猎石羊。
李宗训率战士来到红柳沟,探水踩点,寻觅石羊群踪迹。找到踪迹后,不畏严寒,伪装潜伏,等待石羊上水,有时潜伏在水附近的隐蔽处十几个小时无一获。他们踩遍了红柳沟所有的水点,历经三天三夜,先后猎取石羊十数只,用骆驼驼回到五佛红军驻地,使红军战士得到了一些难能可贵的营养补充,因此李宗训受到红军首长的表扬。红军首长赠送他一支快枪表示对他的奖励。
民国25年(1936年)11月7日,红军奉命撤出五佛,组成西路军西进。李宗训送别了张连长等红军队伍,自此他无时不挂念红军。民国26年(1937年),西路红军溃败祁连,马家军气焰嚣张,在五佛渡口拦截溃散回延安之红军,李宗训不时也到红柳沟躲避风头。张连长等认识李宗训的红军战士,秘密找李宗训请他帮助渡黄河返回延安,李宗训冒着生命危险,乘夜色沿山路数次护送红军战士到金坪渡口下游的红柳沟口,找羊皮筏子渡红军战士过黄河。
1950年,原红军张连长报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授予李宗训 “人民功臣”勋章,张连长派人到五佛找到西湾大队李宗训,颁发了“人民功臣”勋章和证书。证书李元和见过,但年久失落。勋章正面上半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毛主席像,中间书有“人民功臣”四字,下部落款为“西北军政委员会颁”,背面年代为1950年。
李宗训在病中接受了勋章,感慨万千,叮嘱儿子一定要珍藏好勋章。几个月后李宗训病逝。
历经60多个年头,儿子李明富去世前把珍藏的勋章传给了孙子李元和保存。五佛万志华老先生曾经闻听李宗训有此勋章,2014年秋编撰五佛乡志中,他找到李宗训嫡孙李元和家,说明原由,李元和果然取出珍藏六十个年头的勋章。勋章保存完好无缺,犹如崭新。后王兆有给县文化馆馆长沈渭显汇报此事,沈馆长听说非常重视,立即驱车来到五佛,详细了解了此事,并给勋章拍照留存。
(此文主要内容是李元和听其母讲述,由李元和口述,沈文撰写)
分享到:
红军 李宗训 张连长 勋章 战士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