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名人>本邑乡贤>详细内容

杜润滋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10-17 08:58:26 点击数: 【字体:

党史人物

【杜润滋】(1902——1933年),原名杜自生,陕西米脂县城关镇米脂沟村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榆林中学。民国13年(1924年),杜润滋因学生纠纷,被责令退学。后经杜斌丞资助到北京大学文科预科部学习。杜斌丞是马列主义在陕北最早的传播人之一,对杜润滋革命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民国14年(1925年),杜润滋来到北京,接触了大批思想进步的陕西旅京学生,特别是接受了补习班进步教师的影响,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进步书刊,思想进步很快,并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民国15年(1926年)秋,杜润滋考入北大文科预科班。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奔走于各大学和门头沟矿区,恢复和发展遭敌破坏的党组织。民国17年(1928年)2月,杜润滋作为东区代表,参加北平市委改选大会。会后,任中共北平东区区委委员兼北大党支部书记。6月,中共北平市委重新成立,增补杜润滋为委员。民国19年(1930年),杜润滋身份暴露。5月奉中共北方局委派到宁夏开展党的工作,任宁夏特派员。来宁夏后,在宁夏中学任教,并建立了宁夏党的组织,杜润滋为负责人。民国19年(1930年)夏秋之际,杜润滋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准备建立一支党控制的武装。马鸿宾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将他逮捕。民国21年(1932年)3月,杜润滋经杜斌丞营救获释出狱,应谢子长的邀请赴甘肃靖远王子元部开展兵运工作。5月,杜润滋在兰州与中共陕西省委派往甘肃从事兵运工作的谢子长、焦维炽和在王子元旅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东皎、王儒林等人取得联系。5月30日,陕甘工农游击队在靖远水泉堡成立,谢子长任游击队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杜润滋任参谋长。游击队的成立、壮大,使靖远驻军王子元大为震惊,王派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前往水泉堡“围剿”游击队。战斗打响后,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势,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击毙敌营长周维邦。后游击队连夜向宁夏海原进发。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到达海原园子河,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了整编,将原3个支队1个大队合编为1个支队(第三支队)。这时,谢子长、焦维炽奉命调回陕西,杜润滋任支队政委兼参谋长,王儒林任支队司令。部队休整一段时间后,于6月中旬又重返水泉堡。杜润滋和王儒林带领部队,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打土豪,另一方面动员群众参加游击队,扩充力量,几天时间内,支队增到400余人。7月初,敌人再次对游击队发动进攻。为了保存力量,免遭重大损失,杜润滋、孙作宾决定由王儒林带领少数队员留在石门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其余主力由杜润滋、孙作宾带领到靖远景泰交界地带打游击。杜润滋、孙作宾带领游击队到达扎巴岗,遭到敌冶成章骑兵“围剿”,游击队兵力损失惨重,杜润滋、孙作宾遂决定将游击队暂时化整为零,待机重新集结。7月中旬,中共陕西省委决定调杜润滋到陕西省军委工作。杜润滋化装成商人,从甘肃来到西安。9月上旬,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派杜润滋到上海中央举办的军事政治人员训练班受训。两个月后返回陕西,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省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民国22年(1933年)2月,杜润滋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打击,被撤销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和省军委书记职务,改任省委巡视员。2月下旬,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托随同上海中央局代表刘瑞龙前往陕南巡视工作,帮助中共陕南特委研究创建红二十九军。杜润滋留在西乡,协助中共陕南特委和红二十九军工作。4月1日,杜润滋出席西乡马儿岩召开的红二十九军和边区苏维埃政府联席会议,研究整顿部队、扩大红军、准备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等问题。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忽遭混进红二十九军的原反动“神团”首领张正万带领的200余人袭击,杜润滋和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立即组织突围。但由于红二十九军主力被派往根据地沿边地区执行剿匪任务,军部驻地守备薄弱,杜润滋、孟芳洲和红二十九军负责人陈浅伦等人未能冲出敌人包围,不幸壮烈牺牲。杜润滋牺牲时年仅31岁。
 
 
杜润滋画像
分享到:
杜润滋 中共 游击队 陕西 省委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