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邦才
社会人物
【郝邦才】(1911—1962年),景泰响水人。幼年,家境清贫,赖母卖馍,苦度日月,生活艰难。稍长,放牧牲畜、背煤卖炭。接着给富户驮砂、干农活、拉骆驼,风里来,雨里去,饱尝了人间的艰苦。邦才为人厚道老成,能学肯干。景泰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下,进步很快,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定: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彻底翻身解放。扫盲开始后,他深知没有文化的痛苦,刻苦学习,很快就达到能读《甘肃农民报》的水平。1953年,响应党的号召,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带头组建农业互助组。1954年,组建初级农业社,任社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195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56年初级社转高级社,仍为主任。1958年公社化后,任响水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善于团结干部,联系群众,生活俭朴,工作扎实,实事求是,政策观念强,深得组织和群众的信赖。响水,是人多耕地少的地方。邦才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一贯主张扩大耕地面积,提倡科学种田,以增加农业收人,改善群众生活。1954年,带头种试验田,有人不相信农民能科学种田,获得高产,说,骆驼脖子长,吃不了隔山的草。他笑着说:骆驼站着吃不了隔山的草,往前走一走,不是就吃上了吗!1955年,在3.27市亩试验田里,采取铺砂压碱,合理密植等有效措施,取得了亩产小麦984斤,回茬糜子360斤,总产达1344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当年,一般农田经精耕细作获大面积丰收。响水大队被评为全省先进生产单位,受到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和奖励,郝邦才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1956年去北京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邦才在任职期间,带领和组织社员,在碱水儿挖泉1处,发展水地60余亩;在庙儿坩筑清水库1座、在村内建水磨3座,响水大队的农林牧副等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群众获益不少。响水大队多次受到县、地、省的表彰和奖励,这和邦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不依赖政府,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使响水地区平稳地度过了难关。至今,人们仍感念不忘。邦才忠心耿耿的革命精神,响水人有口皆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