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泗
清代军事人物
【沈朝泗】(1662——1745年),骠骑将军。据景泰县草窝滩乡杨庄村沈福家供奉神主记载:
上款为:生于康熙二年(1662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左
正中为:皇清诰封骠骑将军显考沈公讳潮泗之神位
下款为:终于乾隆十年九月二十三日申时,享年八十三岁,男:愚、职奉祀。
(诰封:就是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沈福家还有绘有沈朝泗夫妇画像的赠子,因挂在墙上煤烟熏串,年久残损,无法继续保存,于八十年代焚烧西上。可见沈朝泗为清朝康熙皇帝诰封的骠骑将军。
1985年,沈家油坊购来老湾发现一石碑,上刻上款为:壬戌孟冬之吉(乾隆七年),正中为:皇清诰赠三代骠骑将军,下款为:署都督佥事 陕西甘肃提都。
石碑是老湾一队从沈家坟湾拉来的,因老湾一队距离沈家坟湾很近。据说此石碑立沈家坟湾时高大宽厚,下有碑座雕龟背负石碑,上与众碑半圆形不同,而为方形,碑顶还戴有石碑帽,帽雕二龙拱日,着实壮观。说是只有有功之臣才能立此方头石碑。在十年动乱期间,紧靠村庄位于方神庙后的沈家坟湾首当其冲,林立的石碑一时荡然无存;做工精巧,下为石狮三节套卯,高四米左右的一对石门柱顿为石砾;整个坟院挖沙挖去两米多深,尸骸遍地暴露,庐墓残颓怡尽,陵院被老湾一队平为地块,但因低洼泛碱不能耕种而废弃。沈氏户中老幼见状无不暗悲掩面而泣,乡亲邻里人人同情惋惜。按石碑记载查证,清·康熙、乾隆年间的壬戌孟冬,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或乾隆七年(1742年)冬天;皇清诰赠三代骠骑将军,(诰赠: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因此皇清诰赠三代骠骑将军指清朝康熙或乾隆皇帝对沈朝泗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诰命追赠的骠骑将军封号。
骠骑将军,清初沿用明的一种武官设置。官位为从一品,是战时任命,战后即撤的官职。清中后期多为奖励有战功将士的封号。清有规定,一品官可追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二品官只追赠祖父 母、父母两代,因碑上为皇清诰赠三代骠骑将军,可见沈朝泗当时被封的是从一品官。
石碑的下款是:署都督府佥事 陕西甘肃提督,说明立皇清诰赠三代骠骑将军石碑的是清官府官职为从二品的都督佥事与三品提督所立。在立石碑的同时,还赠于沈朝泗的住所门口一对石雕座旗杆,据老人们说该旗杆当时立于五佛信用社对面与五佛邮电所中间,杆上盘龙附鳯栩栩如生,乡邻们把沈朝泗的住所叫做旗杆院,五佛的老人们都知道沈家的旗杆院。
关于骠骑将军的故事,在五佛流传甚广,据说沈朝泗少时,虽长的高大粗壮,力大无比,但又精明聪慧,胆略过人。从小爱习文弄武,适逢战乱年代,从军效国,始为一名火头军。皇上挂帅亲征,不谨陷入敌营,被缚于石柱之上。朝泗详查敌情,独谋救主之策,趁夜黑潜入敌营,连石柱带人一起背在身上,大喊“沈呱子杀进城里了”。敌方不知杀进多少人马,两方寻声自相残杀,朝泗趁乱救主出了敌营。待到天明时,敌人方知中计,但兵将已死伤无数。清军救出皇上之后,没有了掣肘,皇上引兵回杀,朝泗一马当先,破了敌营,大获全胜。因朝泗智救皇上,大破敌营,立了大功,皇上要论功封赏,问朝泗曰:‘汝要几品官’,朝泗谦而答曰:‘十品官’,同僚开玩笑曰:‘真沈呱子也’。 十品官乃不入流的籽蔴小官,皇上当然不会封朝泗为十品官,逐封为骠骑将军,是从一品官。从此‘沈瓜子’褒号流传至今已三百余年,现还有人不时称五佛沈姓人为‘沈瓜子’。
传说归传说,但三百余年前的沈朝泗神主和清朝官府都督府佥事 陕西甘肃提督立的石碑,说明沈朝泗确是一位有功于国的功臣,是沈氏家族的荣耀,是五佛人光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