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清代军事人物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当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其父谭继询,光绪初年(1875年)曾任甘肃布政使,他随父宦游,居住兰州,并邀游了西北的壮丽河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联作品。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光绪九年(1883年)八月,谭嗣同离开父亲在兰州的官署,开始郊游,下旬,18岁的谭嗣同来到会宁,在县城逗留两天,于驿馆中留联句“最是凄凉乡梦醒,卧听老马啮(nie)残刍”。便北行来到了白草塬,并作五言律诗一首:
白草塬头路,萧萧树两行。
远天连暗雪,落日入沙黄。
石立人形瘦,河流衣带长。
不堪戎马后,把酒唱伊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