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古建筑>坛庙祠堂>详细内容

乌兰山土地庙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08 11:29:05 点击数: 【字体:
土地庙位于靖远县城南乌兰山北麓,座北向南,占地面积70平方米。据《重修乌兰山土地祠碑记 》载:“始于何时考积无由。清·同治五年(1866年)兵燹后,斯祠之前卷棚被焚,幸存洞窟塑像惟妙惟肖。相传塑像出自明时艺术雕塑家达万善之手,供人瞻祀,难能可贵。清光绪年间,本邑信女重修卷棚、山门及厢房等,祠貌焕然一新,奈浩劫中塑像、山门、厢房等毁于一旦,所见状无不浩叹。1997年秋,群众有鉴于此,乃自动捐资予以拆旧,维修面貌更加辉煌,为乌兰山又新添一景也,爰将各捐资维修者……一九九七年古九月九日立。”现存祠庙为前卷棚砖木结构前亭三间,通面阔4.5米,通进深4.5米,后接青砖砌衬拱顶洞窟一眼,深3.5米,宽4米,高3.2米,正面开龛,内存泥塑全毁。土地庙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宗教研究价值。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地质。
水文:北距黄河约2800米,乌兰山主要依靠人工提灌。
动物: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
土壤:黄绵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脆弱,零星生长有蒿草、萦草等植物。因人工提灌,纪念碑周围绿树环绕,主要有槐、杨、榆、杏、松、柏等树种。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土地庙建在黄土覆盖的县城南乌兰山北麓平台上。地势高峻,北面视野较开阔,南靠乌兰山,沟壑交错,丘陵起伏。乌兰山上庙宇洞窟鳞次栉比,绿树成荫,北面山下为靖远县城;南临深沟,南约600米处为沉淀池及通往山顶的公路。西临小坪山绿化区,东临奶头山。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土地庙面山背水,南望乌兰山,西面依山建有法王洞、王母宫及祖师殿,南60米处仰望三教洞。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县城乡建设环保局增修了上山护坡、围栏、踏步、靖远县革命烈士纪念亭、靖远县乌兰山电视转播塔。北侧山脚下靖远一中,向西200米处是乌兰山公园。县城人口居住密集,城区人口高度密集,主要为汉族和回族 。
交通状况:北侧山脚下为国道109线和白宝铁路,山间有三条登山石阶路通往山顶,东北山脚下有大片民居及田地。北侧由山下依山势建有7个休息亭和县城通往上山的天桥及踏步至山顶。南侧100米处有上山的公路通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等;有少量工业,主要生产磷肥、硫酸等。

 

乌兰山土地庙地理位置图

乌兰山土地庙平面图

乌兰山土地庙远景

乌兰山土地庙近景

分享到:
乌兰 土地庙 田野 文物 建筑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