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山楼
灯山楼又名文昌楼,位于靖远县平堡乡平堡村中心街,北距乡政府约350米。据《平滩堡建修灯山楼碑记》载:“清康熙三十年遂约本堡善会创立灯山楼……”。又北壁《灯山楼碑记》云:“初建小楼,以设灯会,后则有善士弟子募化捐资,复廓而充之,顿改昔观,以壮神威,此吾堡一大观也”。此证楼应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988年10月29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灯山楼为东西向,跨街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7平方米。为歇山顶二层三楹式砖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计6.8米,进深5.5米,上层略小,为楼阁,基身东西当心辟一券顶门洞,与东西两街相通,行人、车辆可由此通行。西面两侧开两拱门,券顶洞两侧镶有“灯山楼碑记”、“平滩堡建修灯山楼碑记”(道光二十八年四月),是考证登山楼建筑历史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清代早期楼阁建筑特征有重要价值。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北400米处为黄河长年流淌。
动物:主要以家畜为主,有鸡、狗、猪等。
土壤:黄绵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较好,多数地表生长各种高大杨树、槐树、果树等。
气候:该区域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平堡村中心街上,跨街而建,南北皆为民居,地势平坦。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四周皆为居民,人口稠密。
交通状况:一条东西向的村道从其下穿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反季节蔬菜等。
灯山楼地理位置图
平堡灯山楼远景
平堡灯山楼近景
平滩堡建修灯山楼碑记
平堡灯山楼碑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