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滩西墓群
北城滩西墓群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古城堡北面第二台地上。墓地地处北城村中心,墓地内及四周现均为耕地和村民院落,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1976年10月省、地、县文物普查队在此普查文物时,经调查,1974年,当地群众平田整地时,曾挖出大量绳纹砖(体积为35×17×5.5厘米);模制画像砖(体积为36×18×5.3厘米),图案为青龙、骑马武士、驼夫、执矛武士、侍女等,砌于棺木周围,同时出土木俑30余件,均系彩饰。其中一墓出土石刻方形墓志铭一块,墓志盖饰缠枝卷草纹,铭文为“大唐故左骁卫翊府、翊兵部常选汜府(君)墓志铭并序”,部分文字剥落不清,序中有“天宝七载(784年)仲春旬□□□于乌兰县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等句。又一墓出土砖质墨书墓志一块,上书“大业六年(610年)及会宁郡、鸣沙县乌兰城”等句。同时还试掘穹窿顶砖室墓葬四座,出土绳纹方砖(体积33×33×5厘米)和“开元通宝”数枚,木俑若干(大部分腐朽,仅四件较完整)。由于条件限制,当时未能带回,惜这些文物已被丢失。1981年文物调查期间征集得一墓志砖,上刻有“会州乌兰县人许硕迕,永徽五年(654年)七月二十八日亡,妻□咴□□显庆五年正月十八日亡,其年十月二十九日合葬,砖为铭”等句,此墓志砖现存靖远县博物馆。经文物专家调查考证,为隋唐墓群,是考证靖远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78年8月28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环境:
地质:靖远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祁(连山)、秦(岭)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断陷盆地及坳陷盆地的展布趋向都存在,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沟谷多呈v字形,山峰多为锯齿状,黄河沿岸为割切的黄河高阶地,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
水文:黄河在墓地南、西呈台地下呈U形先由东南向西后由南向北急拐又向东急拐由西向东流淌,引黄自流灌溉渠发源渠随黄河同一方向流淌。
动物:主要有野兔、老鼠、野鸡、沙蜥蜴、蛇等。
植被:属引黄自流灌溉区,植被茂盛。村庄四周是耕地和果园,田间地头以白杨、枣树、梨树为主,山上主要生长有野枸杞、碱柴(当地人叫红萱茅)、芨芨、骆驼草等耐旱低矮植被。
土壤:黄绵土。
气候: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全年日照为2725小时,无霜期130--160天。
地形地貌:墓地地处黄河北岸的一阶台地上北城滩村中,为黄河台地。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北城滩村有村民200来户。
交通状况:墓地地处北城村中心,村内有乡间公路,交通较为便利。靖远至双龙的双永公路北1公里的台下通过,直通景泰县城。
产业状况:由于耕地较少,大多实行枣粮间作、小麦玉米、黄豆套种,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经济作物有胡麻、大枣、枸杞、香水梨、杏、核桃等。养殖业有猪、羊等。
北城滩西墓群地理位置图.
北城滩西墓群平面位置示意图
北城滩西墓群平面分布图
北城滩西墓群局部之一
北城滩西墓群局部之二
北城滩西墓群出土“显庆五年”墓砖
北城滩西墓群出土“开元通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