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半川墓群
霍家半川墓群位于靖远县大芦乡霍家川村东1000米处,祖厉河东岸。现有墓冢4座,其中一座为大型封土完整墓冢,南北葬向,高10米,占地面积约1亩。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全墓分为前室、中室和后室,前室平面为方形,边长3.4米,顶部用青条砖、连珠纹砖叠砌成穹窿顶;中室平面为长方形,长1.35米,宽3.4米,后室平面亦为长方形,长2.1米,宽3.4米,两室均用条砖作出券顶,前、中、后室由青条砖砌筑的长0.75米、宽0.8米的券顶墓道连结,条砖砖面上印有三圆圈图案。墓室地面有很深的积土,未发现棺木及任何遗物。前室南墙近东0.8米的拱顶墓门正上方有一盗洞,深约10余米,仅容一人上下,现盗洞已填封如故。从墓的形制结构分析,结合北城滩西墓群(隋唐)出土“显庆五年(660年)”墓志砖(连珠纹)推断,当属隋唐墓葬,是考证探讨靖远黄河两岸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葬制的可靠实据。
自然环境: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属剥蚀丘陵构造地貌,地质多为第四纪期马兰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所在地大芦村霍家半川村为川塬区,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为黄土所覆盖。地势由东西两面向祖厉河谷倾斜,以祖厉河谷为轴,东西梁峁起伏、川塬交错、沟壑纵横。中间的川区,宽阔平坦,土质肥沃。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干燥少雨,风沙大,风力强劲,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水资源为祖厉河谷潜水,矿化度大于5克∕升。主要生长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狗尾草、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有野兔、野鸡等动物。
人文环境:墓群东1.5公里处为靖天公路,再东2公里处为靖会总干渠,东北2公里有堡子山城址和东顶山烽火台遗址。黑城四社有居民二十几户,多为汉民,住砖木平房,布局紧凑,房屋成片,巷道明显。原为川旱地,浇灌祖厉河水,因河水含有大量镁、钠、钙等,耕地变成盐碱地。1974年,靖会电灌工程建成后,川坪地辟为水浇地,村民以农为主,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籽瓜;饲养羊、猪、鸡等。为靖远县最大的黑瓜籽、滩羊皮、马铃薯商品基地。
霍家半川墓群地理位置图
霍家半川墓群墓室平面图
霍家半川墓群局部远景
霍家半川墓群其中一高大墓冢近景
霍家半川墓群其中一高大墓冢墓室穹窿顶
霍家半川墓群出土器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