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思堡遗址
哈思堡遗址位于靖远县石门乡哈思村哈思堡(哈思吉)社,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哈思吉堡建于明隆庆六年,扼山险,据地势筑堡,三面陡峻,是称天险。”为歇脚赴索桥渡河去武威之要隘,驻军防守,堡内店舍栉比,有戏台两座,商贾云集,有“日进斗金”之说。堡地处小口村哈思社西北角,背河面山,东至省道308公路,西望黄河,南有一乡间便道穿过哈思堡,北接石门沙河。外观呈长方形,北堡墙随石门沙河蜿蜒而筑,周长500米,面积约18000平方米。墙体为黄土夹砂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度17厘米,现残存东墙体两段,长30米,残高3.6米,底宽5米,顶宽1.6米,其余三面无明显墙体,东开门,残存瓮城遗址。西面堡址上曾竖立着一尊铁狮卧盆的铸鼎,是商贾们吉祥如意、茂盛财源的象征已不存。现堡内外为民宅。该城址对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北接石门沙河,西望黄河,哈思山中有泉水出露,哈思山系的石门泉水从石门川经石门沙河流入黄河。
动物:黄鼠、蚂蚁等。
土壤:黄沙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稀少,主要生长有蒿草、冰草、臭蓬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小口村哈思社西北角,西望黄河,北接石门沙河,东至省道308公路,为基岩丘陵地带,土层较薄,哈思山为其东南之屏障,南坡陡峻,北坡平缓,有泉水出露。东接碱屲崖化石点,北侧有小口索桥古渡及索桥长城遗址,一条乡间公路从其南穿过哈思堡,哈思山系的石门泉水从石门川经石门沙河流入黄河,农忙时浇灌着石门川及河湾的田地。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该区域内无居民。
交通状况:南有一乡间公路绕过。
产业状况:当地居民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大枣等。
哈思堡遗址地理位置图
哈思堡遗址平面图
哈思堡遗址城墙局部之一
哈思堡遗址城墙局部之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