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古遗址>城址>详细内容

永安堡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13 10:12:02 点击数: 【字体:
永安堡遗址位于靖远县双龙乡永安堡村,据《康熙•靖远卫志》许中用《建设永安堡碑记》载:“永安堡乃为节度使王晋苍翁新命名。国初仅设一堡于河上御寇,曰迭烈逊,嗣因虏犯不能守。正统年间复靖城之南建靖虏卫,堡之东重修打剌赤以御之,督抚关中者,每每讲求相度,始得永安险隘之地,筑堡屯守。斯堡耗金二千有余,用毂穗三千有余,用夫万余人。自明·隆庆五年(1517年)六月起至十一月筑成。” 永安堡因地制宜,将西堡墙沿西屲梁而筑,南北两面城墙依山势向下,直至平川地带连接东墙,形成西高东低的倾斜川城。堡为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350米,占地面积约166250平方米。周辟两门,东南各一。城周原有墩台24座,隘口12处,有边墙50里,今大多残坏。堡墙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8--16厘米,现残存北堡墙三段,长56米, 南堡墙一段66米,西墙完整,残高3--8米,宽4--6米不等。现堡内为民居及耕地。永安堡始建时依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形成中路。东、西路互相对称,根据南高北低和东阳西阴的特殊地势,建筑群有北多南少、东密西疏的特点,现依然保存旧有形制,是研究明代古城建制、布局设置、社会人文景观和商贸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南部的哈思山余脉太和山有泉水出露。
动物:黄鼠、蚂蚁等。
土壤:黄沙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稀少,主要生长有蒿草、冰草、臭蓬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双龙乡永安堡(永和)村,北临陈川,西接西屲梁和雷神殿梁,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且地形狭长达5公里。属井泉灌区,丘陵沟壑密布。永安堡为西高东低的倾斜川城,西侧从南向北分布着西屲梁遗址、西屲梁南烽火台、西屲梁烽火台、西屲梁北烽火台、雷神殿梁烽火台、郇家墩烽火台,靖双公路从堡中通过,堡正中建有双龙乡政府和双龙中学。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附近居民较为集中,多为汉民。
交通状况:靖双公路从堡中穿过。
产业状况:当地居民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大枣、马铃薯等。

 

永安堡遗址地理位置图

永安堡遗址平面图

永安堡遗址远景

永安堡遗址西城墙

分享到:
永安 堡址 田野 文物 遗址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