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旧堡子遗址
水泉堡子遗址位于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国道109线1435公里处水泉峡谷北山上。该堡为黄土红黏土夹砂夯筑,夯层厚17--20厘米,残高1.6--4米不等,底宽不清,自然倾塌严重。城堡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90米,面积为21600平方米。堡墙北侧150米处有一墩台,据道光《靖远县志》载:“万历四十年因旧基拓展,城周一里零二百二十步,东至芦沟堡八十里,东南至打拉池九十里,西南至陡城三十里,北至裴家堡四十里。明万历初以当黄沙湾、小红沟、锁黄川之冲,筑哨马营。二十七年松山肃清,遂成甘、凉、洮、靖通衢。参将赵维翰、督粮同知吕恒议扩充之、会道呈院报可,乃命中军吴登泰督工,操守赵率性备粟犒军,于四十年秋季动工,次年夏蒇事。”可知明代前就有此堡,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扩建增修。
自然环境: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属黄土高原边缘地带,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地质层。平均海拔1666米。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雨量稀少,冬春季节多风沙。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水量为260毫米,日照112天;年无霜期170天左右。自然灾害以旱灾、风灾、雹灾为主。作物生长期在200天左右。黄河河谷地带海拔低、温差大、气温高、土质肥沃、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该堡所处为一条南北向长条形山梁上,呈红色砂岩地貌,山梁四周悬壁陡直,垂高约20--50米,西北高、东南低。
人文环境:遗址位于平川区水泉镇水泉村北山上,南临国道109线。城西北为沙河环绕,城东为山脉。与水泉小堡子遗址隔沙河相望。有4个村民小组,共469户,2345人。共有耕地面积3690亩,其中水浇地2690亩,人均1.5亩。除传统种植小麦、棉花、糜谷、玉米外,水稻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东侧毗邻王家山煤矿铁路专线及109国道,东南侧毗邻沙河铁路大桥。
水泉旧堡子遗址位置图
水泉旧堡子遗址平面图
水泉旧堡子遗址全景
水泉旧堡子遗址局部
水泉堡烽火台西壁现状
水泉旧堡子遗址标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