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寺红崖边窨子群
刘家寺红崖边窨子(亦称石窑)群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刘家寺村,开凿于沙河东岸红砂岩悬崖上,距地面3米,下堆砂碛。依山势从南向北100平米的范围内排列排列,开凿有6个窑口,有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行。口小、室大,顶为拱形、不规则性等,有耳洞,洞洞相连,上下相通,少则可容纳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内有烟熏痕迹和火苗状的烟痕,有的石窑中还设有水井、石磨等,地面残存粮食颗粒,已风化。据《靖远新志》载:石窑为秦、汉时先民所居之处。或讲为古人避兵乱所凿,名叫旱窨子,遇惊则援梯而上,取梯后则他人难登,赖以苟全。明清时尤其在清同治五年,村民为躲避回民的杀戮,私家或联合所凿避难之所,物于其中,非援绳,倚梯而登,人不能近,犯者难得侵入,实为先民智慧之创造。
自然环境:所在位置地处内陆,属剥蚀丘陵构造地貌,地质多为第四纪期马兰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为第三系基岩裸露,地形主要以河谷滩地和其南部的山塬地为主,梁峁起伏,川塬交错,干燥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水资源匮乏,为黄土丘陵、低山丘陵沟谷潜水。主要生长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多根葱(羊胡子)、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有野兔、野鸡等动物。
人文环境:遗址的西部,有一简易的县乡公路经过。保护区范围以刘家寺石窟、双龙庙所在地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1公里,保护区内有4户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居民,种植小麦、玉米和胡麻;饲养猪、羊、鸡等;外出采煤、采矿和搞基建为主要经济收入。
刘家寺红崖边窨子群地理位置图
刘家寺红崖边窨子群近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