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屲山遗址
庙屲山遗址位于靖远县石门乡路家庄村庙屲山西北坡,距县城80多公里,东接路庄村,西为大片山坡地至韭菜沟,南临沙河,北依头顶梁。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在遗址中部取土坑断面距地表0.5米下,可见厚约1--3米的文化层。为红烧土层,内含陶器残片等,陶器以彩陶居多。1980年文物普查时初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靖远历史地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1年11月7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南有哈思山系的南北沙河。
动物:黄鼠、蚂蚁等。
土壤:黄沙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稀少,主要生长有蒿草、冰草、臭蓬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该遗址为临河台地,大体呈东西稍长、南北略窄的不规则长方形。西有韭菜沟,南为哈思山系的南北沙河,北依哈思山余脉头顶梁。遗址中部隆起,四周渐缓降低,周围有泉水出露。遗址内均辟为耕地。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遗址北侧居民较为集中,多为汉民。
交通状况:省道 308线从南侧沿沙河通过。
产业状况:当地居民以农耕和畜牧为生,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大枣等;畜牧主要以养羊为主。
庙屲山遗址地理位置图
庙屲山遗址平面分布图
庙屲山遗址远景
庙屲山遗址近景
庙屲山遗址出土陶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