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03 15:37:40 点击数: 【字体:
窦家沟烽火台位于距白银区武川乡西南2公里处。北临兰包铁路,其余三面均为高低不等的山丘,东西宽15米,南北长21米,占地面积315平方米。据《白银区志》记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黄土夯筑,夯层厚12--16厘米,底部平面呈三角形土堆。台体底部南北21米,北侧底部东西15米,高7米,台体顶部为南北12米的土垄状。台体西、北两角各有与台体形成马鞍状的护壕。台体东侧底部为宽4米的平台,形体高大雄伟,保存比较完整。据二普资料记载,地表散见明青花瓷片。
自然环境:窦家沟烽燧位于白银区武川乡独山村,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昼热夜冷,冬季寒冷少雪,年均降雨量208毫米,年均气温6.5℃,全年无霜期176天。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霜冻、冰雹;植物主要有针茅、芨芨草、骆驼蓬、铁杆蒿、冰草、沙蓬、盐生草、木沙柳(红柳)、白刺、枸杞等。野生动物哺乳类有:野兔、鼠类(砂鼠、跳鼠、仓鼠;鸟类有:鹰、麻雀、猫头鹰;昆虫类主要有:蝶、蚁、蛛、蝇、蚊、蝗等;爬行类有:蜥蜴(麻蜥、砂蜥)、蛇等;两栖类有:青蛙、癞蛤蟆等。
人文环境:窦家沟烽燧南5公里处为武川乡政府,东0.5公里处有兰包铁路和白景公路穿境而过,山下有当地村民农田数亩。周围有村民3313户,13365人。因素限制,农业种植结构相对单一,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畜牧养殖业以家庭规模养殖猪、羊为主。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工农业生产总值89686万元,其中,农业18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78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4元。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平面示意图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远景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近景

窦家沟烽火台遗址局部

分享到:
遗址 窦家沟 烽火 底部 农业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