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
雷神殿梁烽火台位于靖远县双龙乡永和村西雷神殿梁上,西屲梁遗址北侧,系黄土夯筑而就,夯层厚13厘米。呈不规则馒头状,底直径15米,顶径7--3.3米,残高8米,占地面积约113平方米烽火台建在一平台上、平台北西两面高约3米、东西高1--3米。现烽火台顶部稍有坍塌,夯土散落于墩体周围。此次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初步认定为明代建筑,属防边军事设施,是研究明代历史和边防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自然环境
地质: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祁(连山)、秦(岭)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断陷盆地及坳陷盆地的展布趋向都存在,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
水文:属井泉灌区。
动物:主要有野兔、老鼠、野鸡、沙蜥蜴等。
植被:因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主要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多根葱(羊胡子)、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西南的城沟,为天然林场,以油松为主,有少量云杉。
土壤:黄土、黑钙土。
气候: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全年日照为2725小时,无霜期130--160天。
地形地貌:地处双龙乡永安堡(永和)村雷神殿梁上,北接小埫梁,南枕太和山,东连永安堡,西北到桥儿沟。所在地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且地形狭长达5公里。东、北为刘家寺沟南端的永和村,视野较为开阔;西、南、丘陵沟壑密布。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遗址位于西屲梁遗址中段,南有西屲梁南烽火台、北有西屲梁北烽火台,东侧为双龙乡永和村大片民居,依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形成中路,东西路互相对称,形成北多南少、东密西疏的格局,正中建有双龙乡政府和双龙中学。
交通状况:一条便道从南侧直通桥儿沟,东北山脚下下500米处有双永公路连接县城和双龙乡,可通景泰县城。
产业状况:当地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豌豆、马铃薯为主;饲养猪、羊等。
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平面位置示意图
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平、立面图
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远景
雷神殿梁烽火台遗址近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