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21 17:07:16 点击数: 【字体: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位于靖远县靖安乡陆和村华柳寺自然村北2公里处的山梁上,由烽火台、墩院及壕沟组成,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米。烽火台形似覆斗状,剖面呈梯形,平面略呈矩形,凸顶,底边东西宽10米,南北长12米,残高6米。以当地黄土夯筑构成,南壁外部暴露夯层清晰,夯层厚0.10--0.14米。烽火台周围筑有围墙(墩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19米,底宽1.50--2米,内侧残高0.50--1.50米,外侧残高2--3米,黄土夯筑,受风雨侵蚀坍塌破坏严重,呈锯齿状,凹凸不平,夯层清晰,夯层厚0.16--0.25米。围墙外紧邻一周壕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33米,宽5--7米,残深0.50--1米。壕沟四周边沿上有堑墙,坍塌破坏严重,凹凸不平,底宽1--2米,内侧残高 0.50--1米,外侧残高4--5米。据《白银市志》载:明孝宗弘治十四年户部尚书秦綋为三边总制,督修盐池(今宁夏海原甘盐池)至大芦塘(今景泰县)烽燧1400余处。此次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初步认定为明代建筑,属防边军事设施。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环境变化及主要环境问题:烽火台南北均为荒坡,东、西两侧临沟,土质松软,易被冲刷,水土流失较严重。
水文:无。
动物:羊、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
土壤:黄绵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脆弱,主要生长有蒿草、臭蓬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 烽火台建在黄土覆盖的南北向山梁上,地势较平缓,周围视野开阔,沟壑交错,丘陵起伏。东距绵沙湾沟口4千米,东北距宁夏海原县兴仁堡镇黄团村老庄2千米;南临背后湾距华柳寺2千米;西紧临乡村道路及冲沟,西北距甘肃靖远县靖安乡吊沟村柳树淌1.2千米。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烽火台周围2千米范围内无人居住。
交通状况:烽火台西侧紧临乡村道路。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小麦等。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位置示意图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平剖立面图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北侧环境

背后湾烽火台遗址东侧环境

分享到:
遗址 背后 烽火 田野 文物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