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29 10:50:26 点击数: 【字体: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位于靖远县永新乡旱沟村阳屲社西北的阳屲山顶,东为红石崖,西为水沟,南为小石门沟,北临旱沟。依山势筑成一长条形平台,长6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为10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烽火台居于平台的较宽处,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形制呈不规则馒头形,高11米,底径28米,黄土夯筑,夯层不清晰。此次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初步认定为明代烽火台,属防边军事设施。据《白银市志》载:明孝宗弘治十四年户部尚书秦綋为三边总制,督修盐池(今宁夏海原甘盐池)至大芦塘(今景泰县)烽燧1400余处。
自然环境: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遗址南为石峁沟,北临沙河,东南山下沙河边为阳屲社。所在地为石质丘陵区,奇峰突兀,沟壑纵横,山势最为险峻,南坡陡峻,北坡平缓,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土色深黑,土层较薄。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干燥少雨,风沙大,风力强劲,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水资源匮乏,来自中低山基岩裂隙水。主要生长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狗尾草、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有野兔、野鸡等动物;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地震、霜冻等。
人文环境:遗址四周现退耕还林,种植沙棘林、红冠果等植物,有一便道向东南沿沙河通往永新乡政府并与杜川乡镇公路连结,沙河北岸的阳屲社,有居民十几户,全为汉民,以前居住依山向阳的土窑洞或土坯窑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换为砖土木结构平房。以种植小麦、地膜玉米、地膜洋芋为主;饲养羊、猪、鸡等;以采煤、跑运输、搞基建为副业。属靖过县滩羊皮商品基地之一。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平面示意图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平、立面图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远景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近景

阳屲坡烽火台遗址采集标本

分享到:
遗址 阳屲坡 烽火 田野 文物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