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粮窖烽火台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30 16:30:50 点击数: 【字体:
粮窖烽火台遗址位于靖远县北滩乡粮窖村西北2.5公里的八泉社西的墩墩山上,依自然地势块石垒砌,由烽、燧、墩院和城堡组成,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烽火台所在的山顶东西向,中间宽,两头稍窄,地势较平,系一自然平台。平台正中从南向北纵向排列着城堡、墩院及墩院中心的烽,城堡平面呈抹角长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10米;墩院在其北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6米,城堡及墩院墙体用大块毛石干垒,向上收分明显,剖面为梯形,墙厚50厘米,现存高度0.8--1.5米不等,墙体垒筑较规整。烽、燧为夯土外包石式,烽筑于墩院中心,形制呈不规则馒头状,高6米,顶径9米,底径18米;平台的南北两端筑有12座燧,大体呈馒头状,高0.8--1.2米不等,底径2--3米。现地表遗留有灰陶、黑釉瓷、青花瓷等残片。据《白银市志》载:明孝宗弘治十四年户部尚书秦綋为三边总制,督修盐池(今宁夏海原甘盐池)至大芦塘(今景泰县)烽燧1400余处。1976年定西地区文物普查队普查时,初步认定为明代建筑,属防边军事设施。
自然环境:地处北滩乡西北5公里的山川丘陵地带,西北为八泉沙河,西为红崖水沙河,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地势南高北低,西南和西北起状较大,且有较多的大小山峰,中间为平川,平均海拨1700米左右。山地、川旱地较多,干燥少雨,风沙大,风力强劲,地表裸露。地面细沙多被风蚀,形成沙丘、沙地、沙滩和沙漠等,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水资源匮乏,为山间盆地平原区潜水--承压水。主要生长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狗尾草、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有野兔、野鸡等动物。
人文环境:烽火台遗址居粮窖村中的小山丘上,东临杜川县乡公路,西北为八泉社。粮窖村有居民20户,全为汉民,住砖木结构平房,村民种植小麦、豌豆、马铃薯等,主要饲养滩羊,以采煤、运沙、制砖为副业,是靖远滩羊商品基地之一。当地群众以打窖蓄水,1995年兴电工程引黄上水后,村民搬至5公里外的北滩乡杜寨村等地。 2005年兴电工程北干渠引支渠至粮窖村,川旱地变为水浇地。

 

粮窖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粮窖烽火台遗址平面示意图

粮窖烽火台遗址远景

粮窖烽火台遗址近景

粮窖烽火台遗址北侧12座燧

分享到:
遗址 烽火 粮窖 西北 烽燧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