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31 09:54:46 点击数: 【字体: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三眼井附近的大豁岘沟口西面150米的山梁上。烽火台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已无法确定。台体已坍塌成高4米,底部直径10米的馒头状土丘。烽火台残存南侧底部有一边长3米的石砌房屋基础。房屋基础东南5米处有两座间隔18米的燧体。第一座西壁残高1.6米,东壁坍塌成坡状,燧体残存底部东西3米,南北2.5米。第二座西壁已垮塌成坡状,东壁高1.6米。烽火台北侧3米处另有3个沿山坡相互间隔5米的燧体,第一座除西北角外,燧体已垮塌成坡状,残高1.9米。第二座南壁保存较好,其他三面已坍塌成坡状,南壁高1米。第三座南壁残高1.3米,底部宽2.5米,顶部宽2米,其他三面垮塌严重。燧体为外砌块石,内填相互叠压的石土和碱柴而成。整个遗址占地面积120米。
此烽火台为明长城附属设施,其东北距八道泉长城4段120米,东南距大豁岘敌台遗址约560米。
自然环境:烽火台遗址地处山区,四周群山环抱,沟谷纵横,山体多石少土。烽火台所在山梁东、西、南三面山脚下有零星的旱地。气候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全年日照为2725小时,无霜期130--160天。烽火台附近植被主要有碱柴、骆驼草等,植被稀疏。动物主要有野兔、野鸡、沙蜥蜴等。
人文环境:烽火台遗址除东北约1千米的山脚下有一处挖矿石的临时住房外,附近无村民居住。附近耕地内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烽火台东南200米处有一条简易道路可通往草窝滩镇(原八道泉乡)青石洞村,交通比较便利。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地理位置图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平面示意图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

大豁岘烽火台遗址南侧的燧与房屋遗迹

分享到:
烽火 遗址 豁岘 附近 坍塌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