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古遗址>矿冶遗址>详细内容

白银厂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2-27 10:21:08 点击数: 【字体:
白银厂遗址位于白银区东北15公里的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今露天矿)一带。东西宽约5000米,南北长约10000米,分布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自明代洪武年间初期,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兰州府志》所载“兰州北二百五十里,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即指最早冶炼白银的厂址就在折腰山下。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强烈地震,地下采坑巷道坍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遗址尚存。上世纪,国家大规模开发矿山,原白银厂遗址绝多部分被毁,现一采场、二采场矿坑及小铁山均属白银厂范围。《兰州府志》、《皋兰县志》、《靖远县志》、《白银有色志》、《白银区志》对白银厂均有记载。
自然环境:白银厂遗址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变化的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矿区一般山岭高度为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工业场地标高为1840米。矿区为石质土土类,大部分岩层裸露,仅有10--15厘米厚粗骨性土层,植被覆盖度20%左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变化大,年最低温度26℃,最高温度37℃,平均气温7.9℃,月平均温度最高的7月为21.7℃,最低的元月为零下8℃。冬春两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每秒25米。年平均降雨量202毫米,蒸发量2004.1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01.8小时,无霜期170天。植物主要有针茅、芨芨草、骆驼蓬、铁杆蒿、冰草、沙蓬、盐生草、沙柳(红柳)、白刺、枸杞等。人工植被多以榆树、槐树、白杨树等为主。野生动物哺乳类有:野兔、鼠类(砂鼠、跳鼠、仓鼠,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北方草原鼠南下,出没于城乡);鸟类有:鹰、麻雀、猫头鹰;昆虫类主要有:蝶、蚁、蛛、蝇、蚊、蝗等;爬行类有:蜥蜴(麻蜥、砂蜥)、蛇等;两栖类有:青蛙、癞蛤蟆等。
人文环境:白银露天矿原为白银厂遗址,有铁路和公路与失去相连,东南5公里处为白银公司三冶炼厂,西为白银区武川乡宋梁村,四围建有50余栋楼房和平房(时为生产、生活、办公、住宿等所用),部分现仍被白银公司深部铜矿使用,部分已废弃。白银厂遗址西北15公里处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白银区,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有汉、回、满、蒙、土家、苗等22个民族,总人口27.7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92万人,农村人口6.86万人。除汉族以外的21个少数民族人口4817人 ,占全区总人口的1.73%。区内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个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国际性的宗教。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24亿元以上;大口径预算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超过1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超过4686元。

 

白银厂遗址地理位置图

白银厂遗址平面示意图

白银厂遗址远景

白银厂遗址近景

白银厂遗址地貌

分享到:
白银 遗址 人口 部分 以上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