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古遗址>桥梁渡口遗址>详细内容

河包口渡口遗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09 14:48:30 点击数: 【字体:
渡口遗址,位于靖远县乌兰镇河靖村上拜湾社北黄河岸边,距县城7.5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渡口,也是明清以来靖远县四大官渡之一,为兰(州)黄河岸边靖(远)交通要渡,用木船数只终年供渡,昼夜繁忙。由于河床变迁,此渡口已废。明人路升《黄河古渡》诗云:峡束洪流急浪奔,人呼隔岸立龙门。一声欸乃众山应,影入斜阳画里存。清代光绪年间知县储英翰勒石立碑,亲撰《河包口官渡记》,记述渡口历史渊源,以及过渡车辆、人畜价目等。1936年10月24日至30日,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率领下,突破国民党重兵防守,在此成功强渡黄河,虎豹口古渡为世人所注目。2002年,甘肃省文物局和靖远县政府划拨专款,地方人士捐资,建成虎豹口红军西征纪念碑,雕塑家孙纪元创作的红西路军渡河塑像巍然屹立于黄河南岸,虎豹口已成为人们凭吊和游览的胜地。在靖远地区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历史的见证和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和可靠实据。
《河包口官渡记碑》(清光绪二十三年)现保存于靖远县博物馆。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受河流冲刷,黄河两岸被切割成阶梯台地状,多属河谷盆地及河滩地。
水文:西侧黄河长年流淌。
动物: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
土壤:黄砂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较好,生长有骆驼草、水蓬、蒿草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乌兰镇河靖村上拜湾社西黄河岸边,东接黄河沿岸的二阶台地—河靖坪,西隔黄河与著名的寺儿湾石窟相望,地势南高北低,由于河床(水)深切,加之洪水冲刷,东西两岸形成陡坡,粗质山体岩石多露。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北侧400米处为河靖坪村,西人口居住集中。
环境变化及主要环境问题:地处黄河岸边,土质松软,易被冲刷,水土流失较严重。
交通状况:南北向的曹若公路从遗址东侧通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等。

 

河包口渡口遗址平面分布示意图

河包口渡口遗址远景

河包口渡口遗址近景

“和(河)包口官渡记”碑

分享到:
遗址 渡口 田野 文物 桥梁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