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卜渡口遗址
北卜渡口遗址位于靖远县城北190公里的双龙乡仁和村,又称北城滩古渡,如今已改名金坪渡。由于河床变迁,此渡口已废,被水湮没,但黄河岸的渡口古垒仍然可以辨认。计东西长10米,南北宽6米,土地面积约60平方米。汉代开通丝绸之路,这里成为重要的黄河渡口,到了唐代,这里依然是过河的首选渡口,据传曾在此处建有浮桥,以便商旅使团来往过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有“自兰州而东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今宁夏中卫)”的文字,北卜渡即这一古老的渡口。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吐蕃人在此建乌兰桥,为唐、五代时丝绸之路东段北路在靖远境渡黄河必经渡口。由于河床变迁,此渡口已废,被水湮没,但黄河岸的渡头古垒仍然可以辨认。古渡作为交通要隘,兴衰更迭,是考证丝绸之路的有力佐证。
自然环境
地质:靖远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祁(连山)、秦(岭)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断陷盆地及坳陷盆地的展布趋向都存在,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沟谷多呈v字形,山峰多为锯齿状,黄河沿岸为割切的黄河高阶地,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
水文:北有引黄自流渠发源渠,北依黄河呈西东向长年流向。
动物:老鼠、蚂蚁等。
植被:渡口遗址北为大片耕地和果园,田间地头植被茂盛,以白杨、枣树、梨树、梨树为主。
土壤:黄绵土。
气候: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降水量240毫米,全年日照为2725小时,无霜期130天-160天。
地形地貌:地处靖远县双龙乡仁和村西北黄河边上。面临黄河,西隔黄河与景泰五佛石窟相望,南接北城滩长城及烽燧遗址,是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后重要的黄河渡口之一,沿岸一川烟霞,百顷碧畴,水土资源丰富。所在地仁和村是甘肃历史文化名村,千余年来一直是丝绸之路北线商贾云集之地。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南接北城村、仁和村、人口密集,汉族聚居。仁和村是甘肃历史文化名村,千余年来一直是丝绸之路北线商贾云集之地。
交通状况:东南侧乡间道路四通八达,靖远至双龙的公路从中通过,直通景泰县城。
产业状况: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大枣、香水梨等为主。
北卜渡口遗址地理位置图
北卜渡口遗址远景
北卜渡口遗址近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