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寺遗址
广积寺遗址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古城村后桩社雷祖山上,寺院呈阶梯状布局,西北高,东南低,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中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黄河大涨时被毁,光绪末年重建,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后多次重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古城小学。 1984年当地信士积极募捐在雷祖山上凿石扩洞,建成广积寺。寺院坐西北面东南,有大殿、关帝殿、子孙宫、金花菩萨殿、雷祖殿及洞窟3座,建筑均为硬山顶及歇山顶砖木结构。寺内保存清·康熙四十一年(1658年)铁磬一口,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铁磬一口,清·同治元年(1861年)胡人力神牵狮鉄铸基座,“一片婆心”木匾一件,莲花柱础石一件,石雕香炉座一件、旗杆座一件等。
清·同治元年(1861年)胡人力神牵狮鉄铸基座,距今已有148年的历史。基座为六棱柱形,由两部分拼接而成,上半部分铸胡人力神牵狮像,采用分铸工艺法铸造,通高27厘,宽27厘米,从衣饰及形态看应为胡人形象;下半部分为石雕基座,上阴刻有“同治元吉日立”铭文。此件胡人力神牵狮铁铸基座造像形象逼真,保存较好,纪年明确,是我县境内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发现的唯一一件铁铸人物构件,为研究甘肃中东地区清代制造技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康熙四十一年铁磬,距今约有334年的历史。存于广积寺关帝殿内,采用浇铸工艺法铸造,圆盆形,通高16厘米;口径22.5厘米;厚约1厘米。直口,圆弧底侧壁有圆孔3个。口外壁有水波纹,卷草纹,磬腹部有左向右环周阳铸铭文“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吉日造……及男,钟建学,马王爷”等信士功德主人名录。该磬保存完整,纪年明确,是我县目前发现的保存历史最长的铁磬,为研究甘肃中东地区清代制造技术宗教文化及地名、姓氏沿革提供了实物资料。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南侧1800米处为黄河长年流淌,靖丰渠距寺600自流灌溉。
动物:黄鼠、蚂蚁等。
土壤:黄绵土、青砂岗。
植被:村内有复兴渠自流灌溉,植被茂盛,村民种植有白杨树、果树、枣树等。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北湾镇古城村后桩社雷祖山上,西南为古城村庄及耕地,东临古城紫荆山庙。北靠大山,沟壑丘陵起伏。南面视野开阔,因黄河从南流经境内,形成了西北高、中间低的河谷地带。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东南距北湾镇政府约2000米,东北500米处为古城中学,周围为民居,人口居住集中。
交通状况:东南紧临靖北公路。
产业状况:当地村民以农耕和养殖为主,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等。是全省最大的养鸡基地和万亩反季节日光蔬菜生产基地。
广积寺遗址地理位置图
广积寺遗址局部
广积寺遗址康熙四十一年铁磬
广积寺遗址嘉庆十七年铁磬
广积寺遗址胡人力神牵狮鉄铸基座
广积寺遗址石雕柱础石
广积寺遗址“一片婆心”木匾
广积寺遗址石雕旗杆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