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寺遗址
普陀寺遗址位于靖远县东湾镇杨柳村班家湾,距村委会约1公里。创建何时不祥,现存建筑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寺内遗存有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铁钟一口,清代猴顶石雕灯盏一盏,明路铁将军牌位一幅。乾隆十九年铁钟一口,距今已有256年的历史。铁钟悬挂于观音普陀寺天桥楼内,采用分铸工艺法铸造,兽钮、圆形、敞口,肩上部有圆孔4个,通高80厘米,口径63厘米。钟环饰水波纹、回形纹、花草纹、乳钉纹;口部有道教八卦图案;肩部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钟面从左至右竖行阳铸铭文“……金火匠人杨子祥、杨子清……乾隆十九年……。”石雕清代猴顶灯盏:灯盏现存于观音普陀寺大佛殿内。通高26厘米,底宽10厘米,厚约10厘米,盏口径8.5厘米。采用青石圆雕法雕刻,圆形灯碗。在正方体底座四面雕刻花卉图案;底座上雕一跪坐小猴,双手高举。此铁钟与石雕灯盏,保存较好、纪年明确,为研究甘肃中东地区清代铸造技术、石雕技术、宗教文化以及地名、姓氏沿革提供了实物资料。路铁将军牌位为檀木质地,长方形,通高80厘米,宽42厘米。正面竖行阴刻楷书“诰封左将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征西将军路公之神位路瑛将军。”等诰文,保存较好。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三系基岩裸露丘陵地形和黄沙土堆积的丘陵地质。
水文:杨梢沟河属季节性洪水河,呈东西向流注于黄河中,沟内有泉水出露。
动物:多有蚂蚁、蜥蜴以及黄鼠等啮齿动物。
土壤:黄土、红粘土(主要由红色砂岩风化后洪积红土母质发育形成,土壤碱性强)
植被:沟沿上生长蒿草、冰草、沙蓬等旱生植物。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春多干燥寒冷风沙大,雨雪稀少;夏秋季节多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而集中,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风速介于1.1--4.8米/秒之间,年均气温8--9℃、降水量20--250毫米、日照112天,无霜期在130--170天左右。
地形地貌:所在地东湾镇杨柳村班家湾处于山梁地带,东临落应山,属河床砂砾层和红砂岩体地貌。地表薄层黄土覆盖河床砂砾层和红砂岩,土质松软,易被冲刷。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地处靖远县东湾镇杨柳村班家湾,距村委会约1公里,人口较少。
交通状况:寺庙西有一砂路顺杨梢沙河直通高湾乡和平川区的共和乡。
产业状况:附近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建有国营和私有砖瓦厂6个。
普陀寺遗址地理位置图
普陀寺遗址平面图
普陀寺遗址局部
普陀寺遗址乾隆十九年铁钟
普陀寺遗址石雕猴顶灯盏
普陀寺遗址路瑛将军神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