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龙山乌云寺
烈龙山乌云寺遗址位于靖远县高湾乡马寨村黑柴社东的烈龙山上,寺周群山环绕,南有一东西向的山水沙河。由于寺院规模不大,又处地偏僻,故历代方志上均末载述。该寺创建年代不详,民国30年(1941年)在原址上重建,所用砖、木料均系该寺原材料。寺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0米,东西宽20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寺内现残存白马殿、王灵官殿及厢房等,白马殿面宽三间8.1米,通进深5.3米,平面长方形,重檐双坡水硬山式屋顶,覆筒瓦,前檐四柱露明,明间装板门,两次间置直棂窗。殿内无柱,正面置佛坛。王灵官殿居白马殿北,烈龙山半山腰,为砖木结构,重檐硬山顶前出廊,内塑法王爷像。殿前有砖雕兽一尊,雕刻精致,形象生动。寺内保存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月铸铁磬一口及香炉一台。
自然环境: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黄土覆盖层厚且面积广,仅有小面积的岩石裸露。旧址位于马寨村黑柴社东的烈龙山上,南隔山水沙河与井山相望,北依庙山。所在地为坪塬地形,地势由南北两面向河谷倾斜,以沙河为轴,南北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沙河两岸的坪塬上,耕地较平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干燥少雨,风沙大,年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1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无霜期171天。为黑钙土,土性松软,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水资源匮乏,来自断陷带砂砾石含水层潜水。主要生长有碱柴等底矮灌木和多根葱(羊胡子)、猪毛菜(茨蓬)等草本植物。有野兔、野鸡、沙蜥蜴等动物。
人文环境:遗址南的井山顶有中国移动公司的电信转播铁塔,一条乡村沙土道从其西通往马寨村,并与大高县乡公路交叉。所在地马寨村黑柴社是二阴地区,有居民10多户,30多人,居住土木平房,土院墙,依山就势。以前雨水充裕时,沙河洪水聚涝池,浇灌两岸的田地。近年干旱少雨,人畜饮用沟中的机井水,多数村民搬至北5公里的住寨灌区。
烈龙山乌云寺地理位置图
烈龙山乌云寺平面图
烈龙山乌云寺局部近景
烈龙山乌云寺玉灵观殿闪砖雕脊兽
烈龙山乌云寺遗存铁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