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红砂岘战斗旧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2-27 15:24:47 点击数: 【字体:
红砂岘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区武川乡崖渠村红岘社,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占地面积约180000平方米。1933年4月,王儒林遵照中共甘宁特区特委指示,以“绥靖公署招募专员”身份在靖远北湾,四龙招收新兵,在园子岔(现属榆中县)成立“西北抗日义勇军”,并任总指挥,编1个大队,辖3个大支队。孙作宾以特委军委书记身份参加组织领导和巡视工作。4月初,与兰州水北门兵变中贺晋年带出的部队会合,增编一个大队,贺任大队长。义勇军在靖远西塬、北湾和皋兰北山(今白银市)一带号召民众,团结抗日,打土豪,没收粮食,救济贫民。4月上旬,马步青驻永登马二虎队、马鸿宾三十五师冶成章骑兵105旅一部,兰州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之袁福昌团。绥靖公署张绍武骑兵以及驻靖远李贵清营等约5000余骑兵,从南、西、北三面形成合围。4月下旬,义勇军在红砂岘被包围,王儒林率10余人在前山抵抗,其余主力孙作宾、李慕愚、吕振华等同志率部占据后山,由早到午,战斗激烈,终因寡不敌众,弹药缺少,前山伤亡重大,敌人从左翼攻上山,王儒林等人从右翼退下,右山沟被敌人切断,无法突围,在迅速掩埋枪支后被俘。后山因敌强我弱,节节败退,最后被敌人冲散。第一中队副队长吕成率60名队员突围,途中与冶成章骑兵旅遭遇,大部阵亡。第三中队王丕荣等人率100余人退至大涝坝据守,绝大部分被马二虎黑马队用大刀砍死在涝坝内,5人受重伤,后被群众救起。参谋长张子明率100余人赶往后长川,途中先后同马二虎黑马队和冶成章骑兵遭遇,激战后张子明等3人脱险,其余全部阵亡。1993年4月6日,原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王儒林的骨灰撒在红砂岘。
自然环境:红砂岘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区武川乡红砂岘村,境内沟壑纵横,常年干旱少雨,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昼热夜冷,冬季寒冷少雪。植被稀少。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霜冻、冰雹;植物主要有针茅、芨芨草、骆驼蓬、铁杆蒿、冰草、沙蓬、盐生草、木沙柳(红柳)、白刺、枸杞等。野生动物哺乳类有:野兔、鼠类(砂鼠、跳鼠、仓鼠;鸟类有:鹰、麻雀、猫头鹰;昆虫类主要有:蝶、蚁、蛛、蝇、蚊、蝗等;爬行类有:蜥蜴(麻蜥、砂蜥)、蛇等;两栖类有:青蛙、癞蛤蟆等。
人文环境:红砂岘战斗旧址东南约9公里处为西北铜加工厂,西南距武川乡政府约5公里。白景(白银至景泰)公路从旧址山下通过。西有兰包铁路红砂岘火车站以及当地村民,群众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周围有村民3313户。因素限制,农业种植结构相对单一,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畜牧养殖业以家庭规模养殖猪、羊为主。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89686万元,其中,农业18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78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4元。

 

红砂岘战斗旧址地理位置图

红砂岘战斗旧址全貌

红砂岘战斗旧址局部

分享到:
旧址 砂岘 战斗 王儒林 西北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