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青云寺革命旧址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23 16:18:11 点击数: 【字体:
青云寺革命旧址原名“将军庙”、“法王庙”,位于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文化村交界处乌龙山东麓,距乡政府约2.5公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建有前卷棚后硬山顶法王殿、白马将军殿各一座;双坡水歇山顶大圣母殿、天神殿各一座,皆为砖木结构;天神殿正前约35米处山崖边有一座神鹿土丘墓,南北向,呈馒头状。整个寺院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法王殿、大圣母殿、天神殿、厢房及待建山门建于东边坪地区;白马将军殿及神鹿墓位于西边山头,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法王殿内有文革中保存下来的“清康熙年间銮驾”四副共12件兵器;白马将军殿前悬挂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糜子滩乌龙山青云寺白马将军老爷案下神钟”一口;寺内并存有“民国2年(1913年),邑人张云锦敬书的‘赐福禄于苍生’软布匾”一幅。寺院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风格考究。据《靖远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载彭先步先生的《红旗插在乌龙山》一文中记叙:民国21年(1932年)初夏,靖远起义(靖远兵暴)时由王儒林、高岗、张东皎、孙作宾等率领的西北抗日义勇军曾驻军于乌龙山将军庙,将红旗插在乌龙山,在靖远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现乌龙山将军庙有中共靖远县委1998年10月准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革命纪念亭”铜牌,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和可靠实据。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
水文:南约5公里处为黄河长年流淌。
动物: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
土壤:黄绵土。
植被:区域内植被较差,多数地表裸露,零星生长有骆驼草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65天。旱灾、风灾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地处乌龙山东麓,背依乌龙山,西南有两所小学,东边有村庄、耕地、果园,地势较平缓。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东侧人口居住集中,均为汉民为主。
交通状况:西南有一乡间便道绕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蔬菜等。

 

青云寺革命旧址地理位置图

青云寺革命旧址平面图

青云寺革命旧址白马天神殿

青云寺革命旧址存道光三年铁钟

青云寺革命旧址存清代“銮驾”

乌龙山青云寺革命旧址存软匾

青云寺革命旧址悬“革命纪念亭”匾

分享到:
重要 旧址 青云 革命 田野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