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河生物化石
白崖河生物化石点位于靖远县五合乡白崖河沙河边的断崖上,西依山,东临南北向的沙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出土有披毛犀牛下颚化石,化石石化程度中等,骨骼表面的骨胶质保存较好,骨体较重。残长32厘米,高11厘米,现藏于靖远县博物馆。白崖河沙河边的断崖上自上至下出露质地粘重的红土,排列紧密,未有经流水等搬动迹象,应属原地埋藏。靖远县在远古时期有着繁茂的森林、宽阔的水域和大片的灌丛草地,并发育着良好的沼泽地等,结合地质研究,判定其地质时代应是更新世晚期,为研究更新世晚期靖远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面貌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北部边缘,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质层。
水文:东临南北向的沙河,随着降雨集中多发生洪水。
动物:多有蚂蚁、蜥蜴及野兔、黄鼠等啮齿动物。
植被:植被稀疏,沟坡地带主要生长蒿草、冰草、沙蓬及骆驼蓬等旱生植物。
土壤:黄土、栗钙土、灰钙土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春多干燥寒冷风沙大,雨雪稀少;夏秋季节多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集中,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7--8℃、降水量310毫米、日照112天,无霜期在130--170天。
该城建在南嶂山北麓咸(读音:han)水沟与磨子沟、水沟交汇处的山坡台地上,所处山体属红砂岩体地貌,地表薄层黄土覆盖,土质松软,今沙化严重,易遭雨水冲刷流失。
地形地貌:位于靖远县五合乡白崖河沙河边的断崖上,西依山,东临南北向的沙河,西为二阶台地,其地貌为折皱地带的沟谷地段。受地壳运动影响,山体由褶皱断块隆起形成,大致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山间沟谷多遭洪水冲蚀呈“∨”字型,山崖及沟沿处岩石裸露,易脱落坍塌,山坡地势较为平缓。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当地村民均迁往北20多公里的兴电灌区。现周围2千米范围内无居民居住,仅在城南1.50千米处有一牧羊人临时居住点。
环境变化和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洪水冲刷。
交通状况:出土点西侧白崖河砂河中有一砂路白崖河村、许圈村,连接板尾村。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等。临近有煤、矿石等矿产资源。
白崖河生物化石点地理位置图
白崖河生物化石点近景
白崖河生物化石点采集标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