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石窟寺及石刻>摩崖石刻>详细内容

独石头石刻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08 15:04:32 点击数: 【字体:
独石头石刻是靖远县糜滩乡独石头村东北500米处的摩崖石刻,东南紧临靖远至北湾公路,周围均为耕地。该石原在黄河巨浪之中,舟筏难以靠近,几经沧桑,巍然不动,是靖远八景之一的“中流砥柱”,独石头村亦由此而得名。此石作为靖远六奇之一,明人邢玠有序文和诗曰:“卫西北五里黄河中,石峰危出,丹壁峻屹,独立千仞,峭峦方正。如削如裁,似圭似壁。洪波巨涛,激触分流,喷珠漱玉,雷鸣鼓噪。此石之奇也。”
又《陇右金石录》卷之六,八十页载“城北五里黄河中有大石屹立,方正如削,明万历时参将李崇义阴刻“中流砥柱”四字于上。”惜“中流砥柱”四字今已不存。随着河水的变迁,今之黄河南移,柱石已屹立在岸边的农田之中,呈椭圆形不规则红砂岩柱体,高12米,周长约40米,占地100平方米,东北侧距地表近4米处刻 “西来鳌柱”四字,每字高60厘米,宽48厘米,落款为“兰陵张倞”字样。东南侧刻“静涛”二字及“乡举房梓、马腾远、贠从龙合书”,石刻字体均为双勾阴刻正楷,字迹清晰。南侧阴刻缠枝荷花一段,残长1.6米,宽0.62米。利用石柱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的雕琢,刻工精细,书体刚健茁朴,挺拔劲秀,保留有清朝时期书法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极目纵观应不厌,百年能得几经游。
根蟠下土坤维固,势拔中流地脉浮。
一柱擎天真独立,两山排闼更遭周。
狂澜震荡自优游,仿佛云间结蜃楼。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
水文:东距黄河约250米,距永固渠约100米。
动物: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居民主要畜养鸡、猪、羊等。
土壤:黄绵土、红砂岩。
植被:区域内植被较好,多数地表杨树、槐树、果树,村民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季、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20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石刻耸立在黄土覆盖的黄河一阶台上,阶面平坦,南临黄河,北望独石头红嘴下坪坪头,周围视野开阔,均为黄河滩地。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位于独石头村东北,西南2公里处为寺儿湾石窟,周围为耕地。区内人口居住集中,主要为汉族。
环境变化及主要环境问题:周围农民生产生活对石刻在一定影响,周围水浇地对石刻碱蚀严重。
交通状况:东临一条简易的东西向乡间公路通过,北侧紧临靖远至北湾公路,西南约6.5公里处有兰包公路通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瓜果等。

 

独石头石刻地理位置图

独石头石刻平、立面图

独石头石刻远景

独石头石刻近景

独石头石刻“西来鳌柱”题字

分享到:
石刻 石头 田野 文物 石窟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