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您的位置: 首页 >田野文物>石窟寺及石刻>石窟寺>详细内容

接引寺石窟

作者:白银市博物馆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03-07 16:22:10 点击数: 【字体:
接引寺石窟位于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开凿于黄河西岸红砂沉积岩石上,坐西向东,面河依山,占地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2米,面积约230平方米。始建于北魏,后经历代增建,形成了以石窟为主体的亭台楼阁等砖木结构建筑群,民国时充作国民学校,建国后因之,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扩建和“文革”期间的破“四旧”,亭台楼阁殿堂被拆做它用,仅留石窟一座。此窟为支提式红砂岩洞窟,通进深8.9米,宽8.4米,高5米,中心方柱紧抵窟顶,每面约2.5米宽。中心方柱正面龛内有石雕造像三身,为北魏造像,原为石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时进行泥裹。为了保护石窟造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村民在窟前重建仿古砖木结构殿堂三楹,重劈上寺踏步。现窟前木结构前存有清代柱础10个。该石窟窟形独特,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也证明了北魏时造像在靖远的兴盛。
自然环境
地质:属陇西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质多为第四纪黄土覆盖层和石炭纪地层。
水文:东距黄河约300米,距永固渠约100米。
动物:野兔、黄鼠、蜥蜴、蚂蚁等,居民主要畜养鸡、猪、羊等。
土壤:黄绵土、红砂岩。
植被:区域内植被较好,多数地表杨树、槐树、果树,村民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植物。
气候:该区域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冬春干燥寒冷,风沙大。夏季、秋季降水略多。年平均气温8.9℃,一月为零下7.7℃,七月为22.6℃,年平均风速1米/秒。年降水量240毫米,蒸发量1623毫米。年日照时数2620.9小时,无霜期120天。旱灾、风灾、冰雹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灾害。
地形地貌:石窟建在黄土覆盖的黄河二阶台地半山腰,阶面平坦,石窟开凿在不规则形的砂岩峭壁上。依山面水,东部地势平坦,周围视野开阔,均为黄河滩地,远处丘陵连绵起伏。
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石窟正南与法泉寺石窟遥相对应,东南与靖远县城相望,南临公路,公路南侧紧接下滩小学,南北接民居和水浇地。区内人口居住集中,城区人口高度密集,主要为汉族。
环境变化及主要环境问题:周围农民生产生活污染较严重。
交通状况:东临一条简易的东西向乡间公路通过,西南约6.5公里处有兰包公路通过。
产业状况: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瓜果等。

 

接引寺石窟平面图

接引寺石窟全貌

接引寺石窟原有造像

接引寺石窟遗存柱础

接引寺石窟保存柱础石雕

分享到:
石窟 接引 田野 文物 石刻

甘公网安备 62040202000233号

×

用户登录